当前位置:香港联华证券_杠杆炒股app_股票加杠杆app > 香港联华证券 >
发布日期:2024-10-13 22:10 点击次数:117
具体措施包括: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30%调整为20%,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40%调整为30%;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原来的LPR-10BP调整为LPR-45BP,二套下限由原来的LPR+30BP调整为LPR-5BP,调整后分别为3.5%、3.9%。
一提起唐伯虎,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那个风流倜傥、才华横溢的才子形象。可谁又能想到,这位让后世称道的才子,临终时写下的诗句竟如此豁达从容?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伯虎的内心世界,看看这位才子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真知灼见。
唐伯虎,字伯虎,号六如居士,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、书画家。他以诗、书、画"三绝"闻名于世,与沈周、文征明、仇英并称"明四家"。可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,一生却充满坎坷。科举落第、仕途受挫、生活潦倒,这些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。
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唐伯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:
生在阳间有散场,死归地府又何妨?
阳间地府俱相似,只当飘流在异乡。
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,却蕴含了唐伯虎对生死的深刻思考。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诗的深意。
第一句"生在阳间有散场",道出了人生无常的真相。人生如戏,终有谢幕之时。唐伯虎以戏剧散场来比喻人生的结束,既形象又富有哲理。这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:"全世界是一个舞台,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。"
唐伯虎用中国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洞见,可见东西方在面对生死这一永恒命题时,有着相通的智慧。
第二句"死归地府又何妨",展现了唐伯虎面对死亡时的豁达态度。在古人的观念中,人死后要到阴间地府去。但唐伯虎却说"又何妨",表现出了他对死亡的坦然接受。
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临刑前的态度。他说:"死亡不过是两种情况之一:要么是像睡眠一样,了无知觉;要么是灵魂移居到另一个世界。无论是哪种情况,死亡都不是可怕的事。"
唐伯虎和苏格拉底,虽然相隔千年,却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和勇气。
第三句"阳间地府俱相似",是这首诗最精彩的一句。唐伯虎认为人间和阴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。这句话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。在他看来,无论是生前的人间,还是传说中的阴间,本质上都是一样的。
这种观点颇有些禅宗的意味,让人想起了六祖慧能的名言:"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"唐伯虎用自己的方式,道出了世间万象皆为虚幻的哲理。
最后一句"只当飘流在异乡",更是点睛之笔。唐伯虎把死后的世界比作异乡,既化解了对死亡的恐惧,又暗示了生命的延续。
美国诗人艾米莉·狄金森的曾说:"死亡不过是拐了个弯,马车停在街角,载着我们的灵魂,驶向永恒。"唐伯虎和狄金森,虽然相隔千里,却都用诗意的语言抒发了对死亡的独特理解。
读完这首诗,我不禁想起一个现代故事。有位老人临终前,家人悲伤不已。
老人却微笑着说:"别难过,我只是要搬家了。从这个我住了几十年的房子,搬到另一个新房子里。虽然我不知道新房子是什么样子,但我相信,那里一定也有阳光、有鲜花、有欢笑。"
老人的这番话,不正是唐伯虎"只当飘流在异乡"的现代诠释吗?
唐伯虎的这首临终诗,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多的共鸣,是因为它触及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死的思考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我们常常被眼前的得失所困扰,忘记了思考人生的真谛。唐伯虎的诗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我们内心的困惑,也指引我们去寻找答案。
有人可能会问,既然生死如此,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呢?我认为,答案就在唐伯虎的人生中。他虽然仕途坎坷,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才华和追求。
他的诗、他的画,至今仍被人们传诵欣赏。这告诉我们,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成就,而在于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,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,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,很多人常常感到焦虑和压力。但如果我们能像唐伯虎一样,把眼前的困难看作是"飘流在异乡"的一种经历,是否就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呢?
当然,理解生死并不意味着消极避世。相反,正是因为明白了生命的有限,我们才应该更加珍惜当下,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。
就像唐伯虎一样,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仍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,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读完唐伯虎的这首诗股票杠杠平台,你有什么感悟吗?面对生活中的困难,你是否也能保持一份豁达?
Powered by 香港联华证券_杠杆炒股app_股票加杠杆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